2022年,丰宁县联席办按照《河北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要求,始终坚持“党管青年”的政治方向和“青年优先发展”政治理念,以贯通青年发展工作体系为主线,以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为抓手,在建章立制、搭建框架的基础上,聚焦青年“急难愁盼”问题和现实需求,突出“三抓三强”,推动青年发展规划不断向纵深实施。
一、强统筹,抓机制建设
一是建立以县委副书记为第一召集人、47个县直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共青团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注重青年发展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衔接,高标准召开青年联席工作会议,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内容以专节形式写入县“十四五”规划纲要、党代会及“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三是制定丰宁满族自治县贯彻落实《河北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重点工作(草案),全力谋划、高位推动。四是推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创建工作,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出台《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实施方案》,全面建立以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双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常委会议研究试点推进工作,并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县重点工作清单,与其他重点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五是严格督导考核,构建定期汇总、定期研究的保障体系,将重点工作和主要指标纳入年终考核定期通报规划推进情况,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二、强示范,抓政策引领
突出政策引领,全面促进丰宁聚青、留青、兴青、强青。一是在引才留才方面,推动出台《丰宁满族自治县关于加强新时期人才引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的通知》、《丰宁县人才就业创业政策指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优化营商发展环境》、《丰宁满族自治县大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试行)》6项政策,打造青年人才聚丰发展高地。二是在青少年权益保护方面,推动出台《构建“一村(社区、校)一法官”“三个一”工作机制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的实施意见》、《关于全县中小学配备法治副校长的通知》、《2022年度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关于2022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4项政策,构建青少年健康成长体系。三是在青年生育方面,推动出台《2022年丰宁满族自治县孕妇无创产前基因免费筛查项目实施方案》和《2022年丰宁满族自治县孕妇耳聋基因免费筛查项目实施方案》2项政策,全面优化青年生育环境,缓解青年生育后顾之忧。
三、强联动,抓项目落实
聚焦青年需求,突出“普惠、特色、实用”,构建青年发展良好生态,促进项目实事落地落实。打造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建设5000平米创新创业园区,为创业青年提供免费创业场地;联合九运农牧等4家企业和各行业系统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4个,提供见习岗位680个;在26个乡镇、街道、开发区设立创业服务窗口,提供就业创业服务4300人次;成立“乡村振兴服务联盟”,推送青年创业者及青年企业619户,发放青年创业扶持贷款5.1亿元,着力构建青年人才发展高地;建设青年打卡集聚区,打造青年活力街区1处、青年主题公园1处、口袋公园2处;定期免费开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着力打造青年文体先锋聚集地;联合9家特色民宿成立“青年民宿联盟”,设计推出“青年友好城畅游卡”,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构建青年服务体系,将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办学条件改善工程及婴幼儿照顾服务示范点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对接北京师范大学建立县中托管帮扶工作项目,建立15家老人日间照料站,婴幼儿托育园2家,服务青年1000余人,有效解决职工青年“一老一小”托养难题;实施“青春助‘减’”行动,开展暑期公益托管班、“周末小课堂”共计40期,累计为1200余名少年儿童提供非遗培训、课业辅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设立城市青年新地标,依托县域提质升级,在丰宁主要街道、交通路口、公园增加青年元素,全县设置宣传展板、景观小品等20处;将每年5月设立为“丰宁青年月”,集中开展青年标榜宣传活动,充分展示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元素。建设综合消费商圈,打造包含商场、超市为一体的庆丰步行商业街,提升青年消费活跃度;针对全县35周岁以下青年,推出“丰宁青春卡”5000张,囊括衣、食、住、行20余家优质门店,实现金融服务、文化服务、交通出行、健身娱乐、休闲餐饮等多项服务“一卡通”服务。推出青春文化产品,在中央、省、市等各级新闻媒体刊载青年发展相关内容5篇;公众号开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专栏,推送信息26条,推送专题视频片2个,推出青年榜样事迹专题报道10期。搭建青年交流平台,建设“青年会客厅”3个,为青年提供沟通交流、社交娱乐场所;打造全市首家“青年人才驿站”4处,为来丰求职青年提供短期住宿服务;同时我们线上线下开展青年交友活动5期,覆盖青年1000余人;成立48支485人青年突击队,依托“道德银行+爱心超市”机制,利用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物品,实现爱心“双向循环”。健全青少年社会保障机制,持续开展希望工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圆梦微心愿”等活动,累计募集资金和物资135万元,点亮500余名农村儿童心愿,服务贫困学生1650余名;争取到省级资金680万元助力新建7所希望小学,帮助29所农村小学增添基础设备;落实残疾青年康复救助制度,为32名残疾儿童、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救助服务,为12名青少年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和就业服务;开展普法进校园活动38次,参与人数达到1.2万人次;邀请县市心理专家赴各中小学举办青少年心理疏导、法治、自护和禁毒等宣传教育讲座36场次,团体辅导5次、个案咨询56人次,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青年社会融入,常态化开展爱老敬老、学雷锋、植树护绿、保护母亲河等志愿服务活动共计80余场次,建立志愿服务县级示范点6个,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4期,形成提案10余条;联络400余名返家乡大学生投身家乡建设,支持家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