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在金风送爽、玉露生香的美好时节,滨河路小学三名教师赴承德县第四小学参加了承德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举办的“古诗文教学”山庄讲堂活动。活动分为三大板块,分类观摩经典课例,主研团队成果展示,市教研员专业引领。纵观整个活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为我们的古诗文教学拓宽了思路、提供了方法、指明了方向。学习归来,在三位老师的示范下,整个学期,滨河路小学围绕“古诗文教学”,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
培训观摩学方法。
带着收获,带着任务,满载而归的三位教师,从不同角与老师们分享了学习收获,希望为老师们日后古诗文教学起到一点儿示范作用。
首先,刘淑芹老师分享了以《“读”占鳌头》为题目的学习心得,梳理了以“读”为主线的古诗文教学流程:通读,读准字音,读好节奏;悟读,读出诗意,读懂诗情;诵读,积累语言,熟读成诵。总结了读的形式:个别读、同桌读、全班读;范读一听读,领读一跟读,带读一对读,引读一接读;依据手势读,打拍子读,摇头晃脑读,角色表演读等等。正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读”是古诗文学习的法宝。
接着,利用集体教研时间,观看了河北省基础教育教研平台的古诗文教学优秀课例。从毛亮老师执教的《囊萤夜读》中,我们学到了基于学情、尊重学生、亲切自然、有法有效的古诗文教学策略。韩向宇老师根据古诗内在的联系,把《示儿》和《题临安邸》两首古诗文进行整合,再现了宋代不堪回首的历史,引起了学生与诗人的情感共鸣,同时也为我们在大单元理念下如何整合教学内容,提供了一个思路。
然后,参加山庄讲堂活动的三位老师,分别做了古诗文教学观摩课,把所学收获,尽最大限度地展示给全体语文老师,力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杨立红老师的《赠刘景文》教学,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了给古诗配画的任务情境,设计了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赵一然老师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图片、视频、简笔画多种教学资源综合运用,把一首寓理于景的《登鹳雀楼》,上得生动有趣。刘淑芹老师通过一篇短小精悍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学习,把认识青史留名的俊杰和讲故事穿插其中,展示了文言文教学的常用方法,同时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
一轮仿课悟方法。
“模仿是学习的阶梯。”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强调了模仿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模仿他人的做法和思维方式,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积累知识与经验,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在观摩学习后,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开始了第一轮仿课活动,模仿全国知名教师的优秀案例,并从中领悟古诗文教学的环节,常用好用的方法、妙招。
漫卷深研,一诗一词一世界;领心会意,一联一阙总关情。仿课结束,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总结:
古诗文教学的一般流程:解诗题—知作者—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拓诗作。理解古诗文的基本方法:看注释、看插图、组词语、联系生活经验等。古人写诗“一草一木皆有意,一枝一叶总关情”,有哪些方法来体会一首古诗词的感情呢?有的古诗题目本身就透露着感情基调,可以看题目;有的古诗把感情融入某种事物,可以看意象;有的古诗用一两个词语或句子点明情感,可以看关键句;有的古诗为事而作,可以看背景。
二轮创课用方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积累了古诗文教学的许多小技巧,能否灵活恰当的运用,还要通过实践不断探索。于是,第二轮的创课开始了。
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们创设的教学情境更丰富了。引出诗题时:看图猜古诗,猜诗人引出诗题,介绍诗人生平资料引出相关古诗,借助视频了解诗题中事物引出古诗。理解诗意时:创设古诗配画任务情境,圈画诗中景物,探究诗中事物特点。拓展诗作时:抓住关键字拓展,根据修辞拓展,同一事物拓展,相同题材拓展,同一作者拓展,感情相同或相反拓展……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这样的专题教研,针对性强,有层次有梯度,服务于一线教师,可摸可感,扎实有效。期待我校全体语文老师,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在教研室的带领下,以仿名师课、自创选课为契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传承经典中建立文化自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行走在逐梦的路上,让我们一路前行,一路生花。